一、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1.学科发展的需要
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icalpharmacokinetics)是基于药动力学原理,定量描述人体对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的动态变化规律,阐明机体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药物剂型、给药方式、食物、合并用药等)与药动及药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于药物的临床评价与合理使用中的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临床药代动力学对于临床用药、新药设计等各方面的应用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剂量-暴露-效应研究、疾病对药动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影响研究、药物代谢酶及代谢产物研究、新药化合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等效性评估等等。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能够帮助了解药物的体内浓度动态变化规律,了解药物的浓度和疗效与毒性的关系,为药物临床使用方案的调整提供实践的基础;对于特定结构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也能够指导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以及结构修饰,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药代动力学学科特点在于注重与临床的相关性以及实际运用,是临床药学的核心课程。近年来临床药学迅速发展、临床药师职能不断拓展,药学服务也从以药物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临床药代动力学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切实地帮助临床工作者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充分整合,进一步帮助提升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升药学服务的质量,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2.行业发展的需要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但受限于药代动力学、生理学以及计算机等学科和技术的发展,PBPK模型仅仅是作为一种概念出现,并未受到广泛的应用。自21世纪以来,得益于相关学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体以及实验动物的生理信息逐渐完善,药物体内处置过程基本阐明,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得到普及,为PBPK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自21世纪以来PBPK模型发展迅速,成为支持药物开发和应用的一个有力工具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的整个过程。例如,在药物筛选阶段,基于药物理化性质和体外数据可筛选出具有较好吸收和消除特征的药物;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通过体内药代动力学数据可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优化模型,优化后的模型可通过种属间比放用于临床起始剂量的预测;在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完成后,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还可调整生理参数用于预测不同人群的药代动力学。在PBPK模型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商业化 的PBPK研究平台,如Simcyp®, GastroPlus®, PK-Sim®等。这些PBPK研究平台通 过内置不同种属、不同人群的生理信息以及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使得PBPK模型的应用门槛大大降低,用户输入待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体外实验获得的药物处置信息即可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PBPK 平台的建立和广泛使用使得 PBPK模型真正参与进入药物的研发与监管过程。此外,在 PBPK研究平台的广泛应用中,这些商业化的平台自身不断完善用户界面、使用功能和知识整合能力以提高用户体验。这种良性互动使得PBPK模型在药物研发与监管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 因此PBPK模型迅速完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的“工业化”转变,极大地推动了PBPK模型在药物开发与监管中的应用。
3.实验教学必要性
PBPK模型是通过数学模型仿真模拟的方法,结合人体生理及药物自身特点,从机理上定量描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等药物处置过程,预测机体在血液和器官组织中药物浓度的经时变化。PBPK模型采用真实的组织器官作 为房室,组织真实的体积和血流速率则作为房室的体积以及房室间药物交换的速率。其次,PBPK模型中每个房室的结构则是机制驱动的,在深入研究药物体内 处置过程后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构建的,在建立的PBPK模型中代入机体的系统特征参数以及药物处置相关参数可直接预测药物在血浆和器官组织中的经时过程。本课程运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学生自定义的虚拟人群通过蒙特卡洛随机生成具有随机性的虚拟人群,最大程度的还原了临床的真实随机情况,同时利用人机交互、计算机,数字动画(CG)等方式,将临床试验全过程中的视觉、听觉等融为一体,让学生以直观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关键知识学习理解。本项目所选用的硝苯地平的PBPK 已经在申请人的两篇
SCI论文得到了很好的构建和充分验证。(1)Investig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fedipine- and ritonavir-containing antiviral regimens: a 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analysis.Niu W,Li S, Jin S, Lin X,Zhang M,CaiW,JiaoZ,XiangX(通讯作者).BrJ Clin Pharmacol. 2021 Jul;87(7):2790-2806.(2)Application of physiologically-based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s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ifedipine andapatinib.LiuH,YuY, Liu L, Wang C, Guo N, Wang X, Xiang X(通讯作者), HanB.Front Pharmacol. 2022 Aug 26;13:970539.
目前传统教学面临以下困境:
3.1实验成本高昂
目前学校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课程仅限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未开展相应的实验教学。这是因为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涉及聘请专业医护人员及操作仪器及设备的技术专员、满足药品及临床收集的样本特定的存储及运输条件、购买专业的分析仪器等的高昂花费,每个过程少则花费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因此基本没有可能通过临床试验开展实验教学,有必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数学建模技术来替代此类人体研究,例如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的生理药代动力学建模技术。
3.2实验周期过长难以运行
启动一项临床试验需经过多个阶段:(1)临床试验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即前期临床前研究、人体试验方案撰写与讨论、严格的伦理审查流程、获批后的临床试验启动会等,(2)临床试验启动后的工作,即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样本采集与储存运输、样本检测与分析、实时安全性监测等,每个阶段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学生难以在一学期的课程中完整地参与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所有环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有意义的结果。然而,通过虚拟模拟实验,可以很快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实现更快的反馈和迭代。这使得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实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主题。
3.3实验过程庞大复杂
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的过程非常庞大和复杂,过程涉及的多个阶段,包括药物的研发、临床前实验、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和严格执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些因素使得临床试验无法在教学实验中直接开展。
3.4实验环境要求苛刻
临床试验作为教学实验,对实验环境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临床试验必须在医院专门经过国家验证的一期临床研究病房开展,要求必须符合临床试验的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实验场所需要满足一定的卫生、安全和隔离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实验场所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设备、药品和人员,
以满足试验过程中的需求。同时,由于临床试验涉及人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严格的伦理和法律要求,保护被试者的权益和安全。这些要求使得临床试验作为教学实验的难度和复杂度大大增加,同时也限制了其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3.5学生被动学习
传统的临床药动力学课程是教师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很难真正体会并充分理解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实际挑战。临床药动学仿真实验教学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实验参数、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数据,从而主
动学习、自主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虚拟仿真实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克服了上述不足:
1.临床药代动力学仿真实验教学来替代昂贵且基本没有可能开展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
2. 临床药代动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周期短, 且由于不需要使用物理资源或临床试验,学生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得到充足的练习和提高技能的机会。
3.临床药代动力学仿真实验教学弥补了在学校教学当中无法开展临床试验的不足,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行、方便和可控的虚拟环境来实验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中的不同变量,并探索外在和内在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4.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仿真实验最大程度模拟真实情况,生成虚拟人群的人口学信息有随机性,可体现真实人群特点。学生可以自定义虚拟人群参数特性,通过蒙特卡洛随机生成PK数据。
5.解决了临床试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苛刻的难题。临床药代动力学仿真实验教学不需要严格的实验环境,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即可。仿真实验不受实验环境、人员操作变异等影响,实验结果稳定。
6.有效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临床药代动力学仿真实验教学利用人机交互、计算机,数字动画(CG)等方式,将临床试验全过程中的视觉、听觉等融为一体,让学生以直观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关键知识学习理解,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实验参数、观察实验结果、分析数据,从而主动学习、自主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1.认知实验教学
从认知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本虚拟仿真实验通过PBPK模型技术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ADME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原理。同时,该实验可以模拟不同的药物制剂和给药方案,让学生能够评估不同的药物给药策略对药物行为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2.实践实验教学
从实践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本虚拟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和可控的环境来实验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中的不同变量对体内过程的影响。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通过实验输出结果体验并探索选择对药物行为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虚拟实验系统可以模拟各种药物制剂和给药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药物的ADME过程。
3.探究实验教学
本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虚拟环境中的不同药物剂型、给药策略和实际临床案例等场景的仿真模拟和决策,探究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蒙特卡洛方法随机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模拟真实情况,通过探究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药物在真实人体内的行为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该知识于临床实践中。
3-2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1. 知识目标: 完成本实验课程后,学生应能正确描述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解释不同的化学特征与药物的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将药物的理化和生物药剂学性质与生物过程联系起来解释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贡献。
2. 能力目标: 完成本实验课程后,学生应有能力使用药物理化参数和体外数据构建化合物模型、使用PBPK模型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ADME行为、评估药物剂型、给药策略、不同人群等因素对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当担, 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人文医学科研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强化交流否同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和严谨思维等。
4. 思政目标: 通过中国虚拟人群和欧美人群比较, 让学生明白不同人种的差异,理解中国人的新药研发为什么一定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理药代动力学软件目前还属于卡脖子技术,鼓励同学们奋发图强,开发中国自主产权生理药代动力学软件,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1)实验原理(限1000字以内)
一、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假设和结构
PBPK模型通过定量描述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过程以预测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涉及药物处置的组织器官被抽象为房室,主要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胃肠道、大脑、肌肉、皮肤、脂肪、脾、肺以及骨等组织器官。针对每个组织器官建立的房室最终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串联以实现药物在机体的循环。机体的血液被分为静脉室和动脉室两个房室,除肺组织外,在其他所有组织器官中动脉室的血液以真实的器官血流速率流入组织器官房室进行分布或其他处置后汇入静脉室。在肺组织中血液的流向与其他组织相反,血液自静脉室入肺后流出进入动脉室以实现全身血液的循环。在建立PBPK模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所有涉及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过程的组织器官均纳入研究建立完整PBPK模型,也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将某些房室合并建立简化PBPK模型以降低模型复杂程度。此外,研究药物在效应/毒性器官(如脑组织)的处置时, PBPK模型也可进一步将组织器官细化分为多个房室以研究药物在组织不同部位的暴露水平。根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处置的不同,在建立PBPK模型过程中可将机体的组织器官分为吸收、分布以及消除三类分别进行描述。
1.吸收生理模型
口服用药是血管外给药的主要形式,用药后药物在胃肠道中进行吸收。药物的吸收不仅涉及药物自身的崩解、溶解、降解过程,也受到胃肠排空、肠道通透性和转运、肠代谢以及肝代谢的影响,是一个涉及多个步骤的复杂过程。
2.分布生理模型
在药物分布到组织的过程中,分子量小的脂溶性药物更易扩散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血流是这类药物分布的限速步骤,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速率主要由血流灌注速率决定;而分子量大、极性高的药物通常难以进入细胞,跨细胞膜的过程限制了药物分布,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速率则取决于其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转运速率。因此,在PBPK模型中主要采用灌注限速和渗透限速两种模型描述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
3.消除生理模型
药物的消除是决定药物体内暴露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已建立肝细胞、肝微粒体以及重组酶等多种体外代谢模型用于鉴别药物的代谢途径、测定药物代谢速率以及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 也建立了各种转运体模型研究药物在细胞水平的摄取与外排作用。然而,体外代谢研究仅仅考虑了酶和转运体对药物消除的作用,而药物在人体内的消除不仅受到酶代谢速率影响,还受到药物在血浆中的游离分数、代谢器官血流速率、药物的细胞膜通透性、转运体的表达水平以及代谢酶的表达水平等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因此,
PBPK 模型成为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体内转化研究的桥梁,在预测药物代谢动力
学,尤其是预测内在或外在因素对药物暴露水平影响相关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
1.PBPK模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硝苯地平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特征;
3.硝苯地平不同剂型对机体吸收的影响;
4.临床给药方案(单/多次给药)对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5.硝苯地平药动学参数(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药物的清除率、生物利用度等)的计算方法和解释;
6.食物对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7.肝肾功能对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8.种族差异对硝苯地平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9.硝苯地平在老年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改变及用药注意项;
10.基于PBPK 的临床药代动力学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解释中的应用。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对系统或对象的仿真模型体现的客观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实验场景进行如实描述,限500字以内)
1.人体生理特征对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人体的生理参数会对一个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产生巨大影响,包括组织血流速率、组织体积、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表达水平以及血浆蛋白的浓度等,这些参数通常不会受到具体服用什么药物的影响。在不同的疾病状态和人群中,通过改变生理参数,如肝血流速率、CYP酶的表达水平、肝体积、肝/肾功能以及年龄等因素可从健康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外推至特殊人群预测药物在这些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PBPK模型的一个优势在于可纳入生理生化变量作为系统性参数调整的依据,由此可预测个体而非药代动力学的平均值。此外,也可将人口学、解剖学以及生理变量特征作为参数,来源于真实的群体或患者的分布数据建立参数分布,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生成虚拟人群,在已有的临床数据变异支持下在临床试验之前预测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变异。
2.决定临床药代动力学的药物自身特有性质
药物特异性参数主要用于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参数和药物处置参数两类。其中理化性质参数包括溶解性、通透性、粒径、脂溶性以及解离常数等,药物处置参数包括药物的固有清除率、组织分配系数、血浆蛋白结合率、膜通透性等。由于药物特异性参数与系统性参数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药物特异性参数可以在不同研究体系之间进行外推,这是PBPK模型自下而上预测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基础。
一、实验教学过程
本实验利用仿真技术深度融合,改革实践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拓展教学资源,通过情景式,互动式,自主创新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形式,以虚拟仿真技术,三维重现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实”带“虚”,以“虚”充“实”。课程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前述知识点,并充分结合知识点熟悉项目流程和仿真软件等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把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真正把教学“活起来”;老师为辅,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惑”、“痛”
等实际性问题。
二、实验方法
(1)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具体步骤为: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准备:课前精选真实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案例式教学,搜集必要信息,并积极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理论学习和案例引入:该阶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案例引入必须与讲授内容一致。引入案例后,要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适时提出讨论任务,讨论要求,时间分配等,使案例教学井然有序,提高时间效率;小组讨论及集中
讨论:案例讨论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把精选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集中讨论;撰写书面的分析报告和进行模拟实验:根据讨论内容形成案例分析阶段报告。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选择该方案的理由,从案例得到的基本结论。
(2)互动式教学:开发每一个实验项目时,分别设置“预习模块”、“教学模块”、“测试模块”。其中“预习模式”主要包括硝苯地平临床药代动力学虚拟仿真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资料。学生在进入实验学习前,先进行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后再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模式”以三维视频展示正确实验步骤,在图像、文字、声音等信息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人机交互,逐步完成实验过程。同时,针对关键步骤或注意事项,设置问题,“测试模式”是针对实验过程进行考核,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更好的理解实验对应知识,体现了教师针对重要知识点与学生的互动。
(3)情景式教学:本项目虚拟仿真项目高度模拟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的场景,增强真实体验感,贯通学生对于硝苯地平临床药代动力学仿真模型构建的深刻理解。通过情景式的教学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显著增强实验的真实感和趣味性,激发学生投身实际工作科研实践的热情,进而大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4)“虚+实+虚+实”实践教学: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于教学,补充了由于实验跨学科、实验复杂,成本高昂,周期过长等限制不能开展的等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人机交互、计算机,数字动画(CG)等方式,让学生以直观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关键知识学习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3-6步骤要求(不少于10步的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操作步骤应反映实质性实验交互,系统加载之类的步骤不计入在内)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12步。 |
||||||||
步骤序号 |
步骤名称 |
步骤目标要求 |
步骤合理用时(分 钟) |
目标达成 度赋分模 型 |
步骤满分 |
成绩类型 |
||
1 |
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软件页面及各 |
掌握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仿真模拟软件的页面及各个模块 |
20 |
签到 |
5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区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模块功能 |
的功能 |
|||||||
2 |
构建硝苯地平药物模型 |
了解构建硝苯地平药物模型所需的参数 |
10 |
硝苯地平药物参数 |
5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3 |
构建虚拟人群模型 |
熟悉不同人群特异性的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等特征 |
10 |
虚拟个体模型文件 |
5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4 |
制定给药方案 |
掌握硝苯地平的临床给药方案 |
10 |
给药方案文件 |
5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5 |
仿真模拟虚拟临床试验 |
熟悉仿真模拟虚拟临床试验的三大重要元素:药物模型、人群模型及给药方案 |
10 |
输出结果文件 |
5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6 |
分析与解读模拟结果 |
学习并掌握正确解读预测结果 |
10 |
课堂答题 |
5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7 |
临床场景1:不同给药方案 |
学习并掌握空腹与进食对硝苯地平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
15 |
课堂讨论 |
10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8 |
临床场景2:不同给药剂型 |
学习并掌握不同剂型对硝苯地平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
15 |
课堂讨论 |
10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9 |
临床场景3:药物相互作用 |
学习并掌握硝苯地平与代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对硝苯地平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
15 |
课堂讨论 |
10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
10 |
虚拟临床场景4:种族差异 |
学习并掌握硝苯地平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差异 |
15 |
课堂讨论 |
10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步骤一: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及熟悉软件页面及各模块功能 1. 学生通过动画视频及课件学习药代动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巩固药代动力学 的基本概念 2.学生通过视频学习软件的页面及不同模块的功能,初步了解PBPK模型的整 体建模流程 步骤二:构建硝苯地平药物模型 1. 学生通过检索文献与数据库获得构建硝苯地平所需的药物参数,如:药物分子量、药物亲脂性(logP)、解离常数(pKa)、全血血浆分配比(B/P)、血浆游离分数(fu)等 2. 将获得的参数输入软件内的化合物模块,构建硝苯地平药物模型 步骤三:构建虚拟人群模型 1. 学生在软件内的虚拟人群模块中定义虚拟人体的人口学、生物学、生理学 与解剖学等相关信息,构建虚拟人群模型 步骤四:制定给药方案 1. 学生在给药方案模块中设置硝苯地平的临床给药方案 2. 硝苯地平单次给药 步骤五:仿真模拟虚拟临床试验 1. 学生运行软件,启动虚拟临床试验,输出预测结果 |
步骤六:分析与解读模拟结果 1. 解读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输出结果 步骤七:虚拟临床场景1:不同给药方案 1. 学生在软件内的给药事件模块中设置空腹和进食两个情况 2. 采用步骤二和步骤四构建的硝苯地平药物模型和给药方案进行仿真模拟 3. 输出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步骤八:虚拟临床场景2:不同给药剂型 1. 学生在软件内的给药剂型模块中设置硝苯地平普通片剂及缓释片 2. 采用步骤二和步骤四构建的硝苯地平药物模型和给药方案进行仿真模拟3. 输出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步骤九:虚拟临床场景3:药物相互作用 1. 在软件内的给药方案模块中设置硝苯地平单独用药及与 CYP3A4 抑制剂联 合给药的临床场景 2. 采用步骤二和步骤四构建的硝苯地平药物模型和给药方案进行仿真模拟3. 输出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步骤十:虚拟临床场景4:种族差异 1. 学生在软件内的虚拟个体模块中分别定义高加索人群及中国人群的虚拟个 体,生成不同种族的虚拟人群 2. 采用步骤二和步骤四构建的硝苯地平药物模型及给药方案进行仿真模拟3. 输出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步骤十一:虚拟临床场景5:特定人群(老年人) 1. 学生在软件内的虚拟个体模块中,按照特定人群的生物学及解剖学等生理 改变定义虚拟个体,生成对应的虚拟人群 2. 采用同一化合物进行仿真模拟,输出对应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步骤十二:总结研究和撰写报告 1. 学生从以下三个临床场景中选择其一进行模拟 i.中国老年人群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一天一次 ii. 高加索老年人群服用硝苯地平胶囊一天两次 |
iii. 高加索成年人群同时服用硝苯地平和他克莫司 2. 基于输出结果提出最佳给药方案 3. 撰写报告,分析与讨论 |
实验报告内容为仿真平台中输出的详细参数和仿真结果记录,以及学生完成的结果分析。
Tel:021-51980024
Email:xiangxq@fudan.edu.cn
研究方向:定量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基因组学
个人主页:https://spfdu.fudan.edu.cn/9f/bd/c28637a303037/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