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一、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1.数字公益广告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落地实践

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宏阔愿景是为了应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为 解决当前现代性急剧扩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种族偏见和极端主义激增、乡村凋敝等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政策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要落地传播才能切实发挥巨大力量,数字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具体落地的可能性。借助仿真模拟技术,可以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政治文明等不同的文明形态以更具有互动性、体验性、参与性的场景展现出来。本课程希望能够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以“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政治文明”系列主题的公益广告为切口,通过仿真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场景,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真实、立体、生动地沉浸在不同场景中,体验数字公益广告中的优秀元素,通过主题公益广告感受文明传承的力量,另一方面能够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宏阔愿景的切实落地的具体路径。在这样的广阔的语境下,将主题数字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

2.“人与自然”既是公益广告重点主题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要素

现代性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由于无节制的破坏和过渡利用自然,自然界的平衡遭受破坏,这种破坏的结果也反噬到人类自己身上,如:全球变暖、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等诸多问题。公益广告旨在关注关乎公众、人类利益的重要问题,因此“人与自然”成为是公益广告创作中重要的关注主题。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系中生态文明是关键要素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推动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这是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此作为联结,将“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融入数字公益广告教学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教学中十分必要。

3.数字公益广告传统教学成本高、周期长、效果差

广告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传统广告教学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只能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广告创意训练和体验,效果并不理想。加之一则广告从洞察到落地,从拍摄设备到场景搭建,期间所耗费的资金也十分昂贵,而且需要很长的周期,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创新学生实验教学环境,可以深度还原经典事件,本实验选取了“因气候变暖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淹没虚拟场景”“因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化虚拟场景”“因人类捕猎非洲黑犀牛灭绝事件虚拟场景”“因大气污染1962年伦敦烟雾事件虚拟场景”“因水污染1986年莱茵河污染虚拟场景”五大生态问题场景,作为公益广告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开展广告创作,加深对广告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熟练掌握广告创作技能。同时,也会虚拟地铁、公交、户外大屏、路牌和楼宇视频等五大公益广告发布现场,感受公益广告对文明观念的现实影响。真实化的场景、智能化的实验平台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直到创意广告落地发布,解决传统教学成本高昂、周期长、效果差的问题。综上所述本仿真实验可以解决以下传统教学的不足:

(1)解决长周期:通过仿真实验将公益广告调研创作和效果评估数月以上的周期浓缩到几小时内完成。

(2)解决高成本:通过仿真实验可以模拟搭建公益广告创作场景,解决创新性头脑风暴空间的高成本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益广告的创新实践中。

(3)时空受限:通过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回到工业文明以来环境污染的代表性场景中,跨越几十上百年的历史边界,解决了传统教学时空受限的问题。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1.“虚实”结合实验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能够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虚拟仿真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不同的公益广告场景,能够创造出场景丰富、灵活多变的教学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还便于增加学生实践次数,提高学生操作实践的熟练度;演示效果好,能够让学生更身临其境。

2.线上线下结合实验教学: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能够将数字化学习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相集合,既发挥教师主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作用,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资源获取、课前任务、演示展示、课后拓展等多方面运用线上教学工具,可以更高效率的提升教学质量。

3.探究新文科实验教学:文科实验教学契合了新文科理念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助推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本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是培养广告专业实践技能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将专业知识在模拟的实验场所内进行实战性运用,模拟真实广告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复杂性问题,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探究和完善新文科实验教学的路径。

4.主题数字公益广告设计:本课程设计了一系列的主题公益广告,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政治文明”五个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主题,本年度选取“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期望学生在掌握基本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对文化、文明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感受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取向。

三、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首先,本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建立“沉浸式”、“可视化”、“可感性”的三维可视化交互场景,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多种传感渠道的共同促发作用下,与虚拟的实验世界进行自然交互。同时,建立真实、智能、交流的立体生态系统,通过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把系统计算操作者“动作”转变为可理解的“语言”,与虚拟的“数字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Intelligence)技术也将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可以很好解决过去大部分学生只能出想法,难以制作完稿的难题。

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具体来说,数字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虚拟仿真项目旨在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交互性、沉浸式的实验体验引发学生对广告专业知识的探究,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满足公益广告创作和新文化、新文明价值导向的专业和实践需求。

本年度的主题数字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项目主要聚焦“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要实现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体系构建目标:通过仿真实验,再现公益广告创作全过程,促进学生对公益广告创作的互动参与和情景体验,增强学生对公益广告创作的学习积累和当今相关热点问题的探索兴趣。

2.思维训练目标:通过以主题数字公益广告创意模拟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技术能力训练目标:通过仿真实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技能。

4.情感建立目标:通过仿真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好故事,培养学生讲好公益广告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公益广告故事感受体会人类文明的能力。

5.审美情操目标:通过仿真实验,培养学生欣赏和分辨优秀公益广告的审美,培养学生感受浩渺的人类文明的能力。

6.提高学习积极性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7.思政目标:教学活动围绕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嵌入两方面内容展开,以专业案例教学为主,潜移默化嵌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相关元素,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公益广告策划实践带动学生思考数字公益广告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联,引导学生把握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递进联系。

1.实验原理(限1000字以内)

本课程实验原理是基于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国家战略,将“人与自然”这一生态文明主题融入经典数字公益广告案例中,按照数字公益广告创作的流程,虚拟地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流程、理论进行拆解和模拟。

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是通过搭建经典公益广告数字博物馆,完成对经典数字公益广告案例的鉴赏,将与人类文明(本年度为“人与自然”)相关的内容、元素嵌入到仿真场景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自然问题的关注,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通过“人与自然”相关现实场景虚拟设计,使用数字化技术对公益广告的创作进行模拟,通过交互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公益广告创作的基本技能,同时加深自然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性的理解。

三是通过对广告创意部的模拟,在虚拟空间中展开头脑风暴,生成创意概念和执行点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是通过模拟数字公益广告发布的场景,在让学生掌握广告媒介选择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公益广告对社会文化、文明的推动和引领过程进行情景化的体验,让学生了解数字公益广告在当前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通过对虚拟仿真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和考核完成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验工作。

整个课程的实验都是在和现实广告行业的沟通中进行设计,基于真实的广告创作和传播场景进行设计,为学生虚拟构建了一个沉浸的学习场景。

知识点:共12个

(1)公益广告概念。掌握公益广告区别于商业广告的独特性。

(2)公益广告作用。了解公益广告在社会教化、文化发展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3)公益广告创作流程。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从洞察、到创意概念提出、作品制作到分发的全流程,并形成整体概念。

(4)数字技术与公益广告。数字化技术对公益广告全流程(选题、创意、制作、分发、效果评估)的影响。

(5)公益广告常用创意手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比衬托、幽默、隐喻、感性诉求、理性诉求等创意手法。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与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国家,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事业如何恰当的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视觉符号在公益广告中的作用。向学生展示广告中的视觉语言、图形符号等,并要求学生在创作中加以使用,以了解视觉符号的重要作用。

(8)公益广告媒介选择。让学生掌握不同媒介渠道的优缺点,正确选择公益广告的分发媒介。

(9)公益广告主题导向。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求拓展公益广告视野,引导学生视野从关注国内到放眼世界,从良知诉求到人类意识,从伦理追求到共同价值。

(10)掌握数字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今天,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传媒体系进一步弘扬和推动社会主义的公益事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来说,有着极为突出的实践意义

(11)创新性思维的训练。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12)提升公益广告的审美水准。培养学生审美水准,关注公益广告思想性要从一般意义的教化到共情,艺术性要从直白到审美,直抵人心,科学性的要从科普到认知,有效性要求能够切实有效发挥作用,技术性要求从一般意义的传达到沉浸。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对系统或对象的仿真模型体现的客观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实验场景进行如实描述,限500字以内)

系统以多个场景作为结构支撑,依照“人与自然”主题下,数字时代公益广告创作(包括创意和制作)和发布两大路径依次推进和展开,每个场景中的交互操作包括输入型交互、任务型交互、知识点型交互和考核型交互四种,分别用于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广告创作、巩固知识点、课程考核等目的。

在交互式操作结构的支撑下,具体场景包括:

广告任务领取空间:旨在介绍实验任务和流程。

经典公益广告数字博物馆:旨在通过还原人与自然主题的经典公益广告的创作场景,学习领略人与自然主题的公益广告,在经典案例中体会和感受公益广告的精髓所在,以及公益广告在文明建构的意义上有何影响。

广告公司创意部场景:旨在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人与自然”主题场景:分别对应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动物灭绝、大气污染、水污染五个经典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案例,旨在通过还原经典的自然环境破坏案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做创意提炼,掌握公益广告创意实践技能并体会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迫切性。

公益广告创作要素场景:分别对应以上五个主题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和自然相关的元素融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主题素材,旨在培养学生创意要素选择能力,进行广告创作。

公益广告发布场景:设计线下发布场景和线上发布场景,在学生完成公益广告创作后,可以自由选择将其广告发布至以上任意场景,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媒介选择知识点,体会广告不同发布渠道的优缺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置身于现实场景,并以普通的市民和受众身份感受公益广告的作用,感受人与自然文明的力量,体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越性,把握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联系。

“元宇宙线上讨论空间”:是对整个课程的总结,要求学生扮演专家角色,探讨什么才是优秀公益广告,主题公益广告如何服务于数字中国、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讨论人类文明新形态要走向何处的重大问题。

以上场景均为展示公益广告创作的真实流程设计,并着重数字时代“人与自然”这一主题的公益广告如何以其独特价值打动人心,教化社会,展现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重要地位。

1.教学过程

本课程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拓展教学资源,通过情景式、互动式、自主创新等多种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形式,以虚拟仿真技术、三维重现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实”带“虚”,以“虚”充“实”。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把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真正把教学“活起来”;教师为辅,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惑”、“痛”等实际性问题。

本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拆解为三步:

(1)首先对实验背景的介绍,介绍数字时代,公益广告对数字中国建设、

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作用,并对具体的实验流程、操作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介绍;

(2)其次是指导学生完成对应场景的操作和知识点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困惑及时回应;

(3)最后组织开展讨论,完成课程总结。

每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又可细分为预习模块、练习模块和考核模块三大阶段。

(1)预习模块:通过前期讲授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相关要求),让学生在此阶段学习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

(2)练习模块:包括数字公益广告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模型知识系统、课时学习系统、操作演示系统、实验进度系统、实验报告生成系

统、思考题系统等,通过这个阶段让学生系统掌握每个实验步骤、每个关键知识点等,指导教师会跟进实际演示操作要点,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讲解、开展互动讨论;

(3)考核模块:根据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在此模块下对学生的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考核,最终生成成绩和实验报告。

2.实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基于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角色扮演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扮演“数字公益广告生产者”和“数字公益广告受众”双重身份,亲自参与公益广告的选题讨论、制作、发布及鉴赏等环节。

方法目的:帮助学生以广告生产者的身份更真实地掌握广告创意和广告制作流程,以广告受众的身份体验公益广告,感受人与自然的文明力量。

实施过程:学生在广告创意部、“人与自然”主题场景、广告创作场景中扮演广告生产者的身份,在数字公益广告发布场景中扮演广告受众的身份。

实施效果:以虚拟场景让学生在数字公益广告生产者和受众的身份中进行切换,孔子非常强调游戏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达到“乐”的境界,本实验通过将流水线的广告创作变为生动的游戏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公益广告知识点。

(2)设计组织实验

为了让学生能够增强动手能力,本课程还设置了实验设计和组织环节,在既有平台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公益广告,并以实验和仿真作为模拟广告引领社会文化的手段。

方法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协作能力,同时在仿真模拟中熟悉公益广告创作流程,了解广告创意、制作、媒介选择等知识点。

实施过程: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组内分工,共同完成公益广告的选题、设计、制作和发布等步骤,在分工协作中学会主动完成一次实验或仿真的各个流程。

实施效果:团队合作的设计组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从广告主题选择、洞察、创意、制作到分发全过程的能力,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堂讨论

为了提升学生的交流、互助以及相互学习能力,本课程还设置课堂讨论环节。

方法目的:与课堂的理论讲授部分互为补充,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反思并能够积极创新思考。

实施过程:本实验的课堂讨论分为两部份,一是在广告创意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头脑风暴环节,二是在在实验、仿真结束后,由主讲教师或实验教师牵头,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或课堂集中讨论,对实验或仿真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新规律或与理论不符的新现象进行解释。

实施效果:学生在广告创意部的讨论中熟悉广告创意和生产环节,掌握应有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中复盘整个实验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方法目的:在创作数字公益广告这一任务目标的驱动下,小组学生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主动挖掘和应用,进而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

实施过程: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以创作“人与自然”主题的数字公益广告为成果,依照教师下达的brief进行广告创意头脑风暴、要素选择和公益广告发布。

实施效果:通过任务目标的设计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中主动获取资源,积极进行理解分析、设计探究、实践思考和相互讨论,达到最终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人类文明新形态,了解广告不仅是商业行为,还蕴含着社会责任担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人生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13步


步骤序号

步骤目标要求

步骤合理用时

目标达成度赋分模型

步骤满分

成绩类型


1

场景熟悉与任务获取

5

了解本仿真模块内容,观看即得分

2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2

进入经典公益广告数字博物馆

10

设计交互操作可以观看展出经典公益广告作品,学生需

5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提交一份观后感悟,教师评分,1~5分。




3

进入因气候变

暖致太平洋岛

国图瓦卢淹没

虚拟场景

15

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种感受气候变暖带来的灾害,身临其境地激发学生灵感,并要求学生以对比衬托手法进行创意设计并提交创意概念。其中是否运用衬托手法4

分,创意概念提炼4分,由学生互评,每组成绩取平均值计算。

8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4

进入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化虚拟场景

15

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种感受土地沙漠化带来的灾害,身临其境地激发学生灵感,并要求学生以幽默手法进行创意设计并提交创意概念。其中是否运用幽默手法4分,创意概念提炼4分,由学生互评,每组成绩取平均值计

算。

8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5

进入因人类捕猎导致非洲黑

15

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种感受

8

√操作成绩√实验报告



犀牛灭绝虚拟场景


动物灭绝带来的问题,身临其境地激发学生灵感,并要求学生以隐喻手法进行创意设计并提交创意概念。其中是否运用隐喻手法4分,创意概念提炼4分,由学生互评,每组成绩取平均值计算。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6

进入因大气污

染1962年伦

敦烟雾事件虚

拟场景

15

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种感受大气污染带来的灾难,身临其境地激发学生灵感,并要求学生以理性诉求手法进行创意设计并提交创意概念。其中是否运理性诉求4分,创意概念提炼4分,由学生互评,每组成

取平均值计算。

8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7

进入因水污染

1986年莱茵

河污染虚拟场

15

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种感受水污染带来的灾难,身临其

8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告





境地激发学生

灵感,并要求

学生以感性诉

求进行创意设

计并提交创意

概念。其中是

否运用感性诉

求4分,创意

概念提炼4

分,由学生互

评,每组成绩

取平均值计

算。




8

学生进入广告

创意部虚拟场

15

以小组形式对上一阶段个人提交的广告创意概念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形成一份小组的广告创意概念及报告。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组成,每组成绩取平均值计算,1~8分。

10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

9

学生自由选择

进入相应主题

的公益广告创

作场景

15

学生根据上一阶段的讨论结果,选择进入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动物灭绝、大气污染、水污染相对应的创作空间。要求学生选择与创意想法相关的创

8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





意元素。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组成,每组成绩取平均值计算,1~8分。




10

学生进入广告

创意部虚拟场

15

以小组形式在

创意部内讨论

创意元素选取

的依据、想

法,并将创意

概念和创意元

素交由人工智能软件生成数字公益广告。

生成的数字公益广告作品由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成绩组成,每组成绩取平均值计算,1~8分。

10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报

11

学生自由选择将创作的公益广告以线下媒介和线上媒介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为载体进行发布,随后进入相应场

景。

15

目的在于帮助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公益广告媒介选择过程,通过设置交互流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任务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需要学生自主编纂数字公益广告相关的心得,上

10

√操作成绩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教师评价

报告




传后台供教师

批阅和学生互

评,总成绩为

4分,每组成

取平均值计算。客观题则需要学生回答生态文明相关问题,回答所选广告媒介的特征及优缺点,共4道题,每题1分。



13

元宇宙线上讨论空间

15

主观题,生成

一份不少于

3000字的研究

报告,成绩由教师给定。

15

操作成绩√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区教师评价

报告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步骤1:登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点击开始实验,进入“任务领取空间”熟悉本实验的场景并获取任务,通过鼠标点击页面可以获取相关场景介绍。

步骤2: 进入经典公益广告数字博物馆。这一空间是国内外经典数字公益广 告的虚拟展览,学生可以漫步到每则作品前进行观赏,每则作品都可以交互性点击,显示公益广告的创作背景、过程、优缺点等信息。鉴赏完成后,要求学生写出感悟,提交后台,由教师评阅。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培养学生审美,在案例中体会和感受公益广告的精髓所在,在文明建构的意义上有何影响。

步骤3~7:学生逐次进入因气候变暖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淹没虚拟场景、因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化虚拟场景、因人类捕猎导致非洲黑犀牛灭绝虚拟场景、因大气污染1962年伦敦烟雾事件虚拟场景、因水污染1986年莱茵河污染虚拟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学生可以任意漫步,感受工业文明以来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同时要求学生在感受的同时做创意概念提炼,将创意概念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输入。

步骤8:学生进入广告创意部虚拟场景进行头脑风暴,针对上一阶段小组成员输入的创意概念进行讨论,给出最终的创意概念,并将其上传后台。

步骤9:学生进入数字公益广告创作空间。根据上一阶段决定的创意概念,选择进入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动物灭绝、大气污染、水污染相对应的创作空 间,这一空间内提供多样化的与主题相对应的基础素材,学生进行创意要素选 择。

步骤10:学生进入广告创意部虚拟场景。根据上一阶段所选的基础素材,继续头脑风暴,最终给出一份创意执行方案,将创意描述和创意素材交由人工智能工具完成广告作品的生产并上传后台。

步骤11:进入广告发布虚拟场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将上一阶段制作的公益 广告以线下媒介:地铁、公交车、楼宇、户外大牌、路牌;线上媒介: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为载体进行发布,并根据学生的选择进入相应的空间。学生在这一场景中需要回答与气候变暖相关的题

目,以了解气候生态文明对人类的影响。

步骤12:进入元宇宙线上空间。针对数字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联系,由教师组织在元宇宙空间中进行讨论,最后生成一份研究报告。这种虚拟空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感受、使用数字技术,在数字文明的范畴内领会数字公益广告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联。

步骤13:结束实验,输出实验成绩,生成实验报告。

要求记录每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输出。

具体的实验结论要求如下:

1.是否参与并完成每个实验流程,并通过了考核点作答。

2.是否了解优秀公益广告经典元素。

3.是否掌握数字公益广告的创意手法。

4.是否熟悉数字公益广告的创作工具。

5.是否能够有效判断何为公益广告的好故事,如何讲好故事。

6.是否了解数字公益广告、数字文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内在和递进关系。

7.学生是否具有欣赏和分辨优秀公益广告的审美能力。

8.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利用多重场景完成任务。

本项目建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与仿真双轨并进、多元互补:

1)侧重点互补:仿真平台侧重于公益广告的展示、推演以及科研,实验平台侧重于学

生的亲身参与,可以作为学生理解公益广告创作的重要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2)软硬件互补:二者在软件开发、教学资源(计算机等)等诸多方面存在共性,相互兼容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使用效率;3)教学互补:两套平台覆盖了公益广告理论到实践等环节,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参与→理解→科研”的完整教学链。

2、走出课堂,借助网络提高平台灵活性

借助本校计算机、人工智能方向优势,建立云服务器,是本项目的一大特点。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研应用程序搭载实验,云课堂协助仿真平台教学,有助于克服疫情等带来的不可抗力以及实验多人同时开展的不便利,对于教学和科研均有裨益。

开发技术

VR、3D仿真

开发工具

Unity3D3DStudioMaxMayaZBrushSketchUpAdobe、BlenderVisualStudio


运行环境

服务器

CPU 4 核、内存8GB、磁盘120GB、显存4 GB、GPU型号

操作系统

WindowsServerLinux其他

具体版本:

数据库

MysqlSQLServerOracle

其他

备注说明(需要其他硬件设备或服务器数量多于1台时请说明)

是否支持云渲染:否

实验品质(如:单场景模型总面数、贴图分辨率、每帧渲染次数、动作反馈时间、显示刷新率、分辨率等)

单场景的模型总面数不会超过100万,单独设备模型实验品质UV 展开,保证 UV最大使用率,贴图分辨率为

512*512/1024*1024两类, 软件分辨率为1920*1080,每帧渲染次数不少于30 次、动作反馈时间不大于30 ms

相关实验
团队成员
张殿元|教授博导
负责人

Tel:021-65643751

Email:dianyuan_zhang@163.com

研究方向:广告批判研究、新媒体文化、数字营销与品牌创新、神经营销学等

个人主页:https://xwxy.fudan.edu.cn/1d/68/c43912a662888/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