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一门在复旦“畅销”70年的课

发布时间: 2023-10-29作者: 方雷来源: 浏览次数:

1953年的夏天,一群青年学子戴着草帽,背着行李、粮食蔬菜来到远离城市和村镇的浙江天目山山脚下,驻扎下来。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天目山的各种生境,采集生物标本,这是复旦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第一次开课,也是师生踏出充分了解天目山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步。



1953年和2023年课程团队师生在天目山同一地点合影留念



40余位教师薪火相传,2000多名学生踊跃参与,“秒杀”选课、好评如潮、深耕细作......转眼间,70年过去,这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已然成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最炙手可热的课程之一。今年,课程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日前,复旦大学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70周年纪念展在邯郸校区元·创中心开幕,通过实习照片、采集到的动植物标本、历届学生论文集与教学视频等,让我们一窥这样一门在复旦“畅销”70年的课,究竟魅力何在?

“以虚补实”,重构课堂,推动教育数字化,课程也将数字技术与教育要素深度融合。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野外实习课程网站及手机客户端,学生得以实现在线学习各种资料,拓展了实习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现在采集真菌的时候,也要求同学们记录下真菌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经纬度、海拔等信息,这些数据能够汇总成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对后续的科研开展很有意义”,丁文冕说。


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获得的国家一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就是出于提高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在,借助“祖嘉云上博物馆”,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400余种鸟类,补充野外观察的不足,而且,课程中采集的植物标本信息,也能同步上传至生物多样性虚拟仿真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