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卫星作为发射数量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之一,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对国家战略安全、军事战场信息、民计民生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当前各国竞争的“主战场”。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虚拟仿真实验模拟仿真星载探测成像雷达在现实环境中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使用效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认识整个星载雷达探测系统的工作过程。

1、实验的必要性与实用性:数字信号处理、雷达原理、空天信息导论等理论课程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掌握雷达探测与成像系统各个组件的功能和基本原理,无法清晰地感受/掌握系统以及系统各个模块的实际特性。“通信系统实验”、“雷达实验”等实验课程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信号或信息在系统各个模块中的具体调制/传输过程,但是还是无法模拟卫星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所以,当前学生无法清晰地掌握整个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系统的实际情况,目前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真实的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实验是环境极其复杂、成本极高、容忍度极低的实验系统,在教学中无法有效开展。因此,本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有效再现整个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系统的实际情况,具有极大的实用性。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本虚拟实验在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空天信息导论”、“雷达系统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数字信号处理”、“空天信息导论”从理论层面对雷达遥感系统的理论进行讲解,“雷达系统实验”从实践层面让学生动手掌握信号或信息在各个系统及各个模块中的具体调制/传输过程,以及雷达成像的初步效果。本虚拟实验在以上理论和实验课程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层面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的应用情况,实现了从理论课程、到实验教学、再到真实系统应用效果的教学过程,实现了对整个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系统实现了全过程、全闭环的教学。

3、实验系统的先进性:图1为课题申报团队所仿真的星载雷达对某港口的探测与成像仿真结果,可以清晰地观测到港口、“舰船”以及“地面雷达发射车”等关键目标特性。课题申报团队所具备的模拟仿真星载雷达对地观测与成像的仿真能力,已经在多处进行了实际应用,在国内和国际上均处于领先水平。课题申报团队所申请的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场景的雷达系统环境、设置地面、港口、海面等不同观察区域,设置舰船、雷达发射车等不同的海面/地面目标以及不同的雷达参数特性的成像效果,让学生可以掌握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是国际国内相关专业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开展相关虚拟课程的团队。

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搭建“真实、直观”的实验环境,虚拟地“真实”再现星载雷达系统的工作过程,在虚拟环境下观测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的实际效果,观测不同雷达参数、不同观测区域、不同地面目标的探测与成像结果,以取代真实环境下复杂、高成本、零容忍的实验系统。学生可以从真实场景的雷达系统环境、地面/港口/海面等观测区域、舰船/雷达发射车等目标等方面来身临其境地认识整个空间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通过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虚拟仿真实验:

ü掌握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的原理与应用;

ü掌握雷达平台参数(高度、距离、方位特性、入射角、方位角、距离分辨率)等真实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效果的影响;

ü掌握雷达信号参数(带宽、时宽)、雷达射频参数(天线增益、方位向和距离向波束宽度、极化、发射功率等)对真实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效果的影响;

ü掌握不同雷达信号处理手段(如匹配滤波、动目标检测等)对真实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效果的影响;

(1)实验原理(限1000字以内)

雷达探测与成像是发射电磁波、雷达天线收集、数字化、存储反射回波、信号处理及成像的过程。随着发射和接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它们映射到不同的位置。接收信号的良好有序的组合构建了比物理天线长度长得多的虚拟光圈,赋予它作为成像雷达的属性。为了产生雷达图像,发送连续的无线电脉冲以“照亮”目标 场景,接收并记录每个脉冲的回波。脉冲被发送,并且使用单个波束形成天线接 收回波,波长为几米至几毫米。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安装在飞机或航天器上,相对 于目标的天线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连续记录的雷达回波的信号处理允许从这些多 个天线位置组合记录,该过程形成合成天线孔径并且允许创建比给定物理天线所能获取的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模拟实际雷达探测流程需要对各类场景与目标进行电磁物理模型构建,完成电磁散射特性计算及成像的全流程仿真。目标的散射特性除了与目标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入射波长有关外,更与目标表面的粗糙度统计特性、材料的介电特性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描述物体表面电磁特性常用的概念是雷达截面积(RCS),它表示了雷达波照射到物体表面回波能量的强弱。

目标特性建模算法采用双向射线追踪法(BART)计算电大尺寸三维复杂目标和粗糙面环境的复合电磁散射及其RCS。主要思想是:对构成目标的面元从入射方向和散射的逆方向上均进行几何光学射线束追踪,并记录射线束在面元或边缘上的照射范围,最后对于每个面元或边缘上所记录的任一对正反射线,构造一项由正反追踪路径上的几何光学反射和该面元或边缘的物理光学散射及绕射组成的多次散射项,并计算其对散射场的贡献,实现目标与粗糙面共存问题的复合散射计算。

知识点:共10 个

1)调频连续波;

2)雷达分辨率;

3)雷达方程;

4)雷达硬件系统,包括发射链路、接受链路、天线等

5)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包括距离压缩、方位向FFT变换、距离徙动校正、方位向压缩、方位向IFFT变换等;

6)后向投影时域成像算法,包括距离向压缩、距离向插值、后向投影、相干叠加等;

7)距离徙动算法,通过变标处理使得不同距离处目标的距离徙动曲线形状在距离多普勒域上与参考距离处目标一致,然后通过相位相乘即可实现距离方位的解耦合;

8)信号处理技术,包括傅里叶变换和采样方法,实现快速二维傅里叶变换;

9)快速映射投影成像模拟算法(MPA),用于仿真模拟体/面目标多次散射及投影成像;

10)图像处理技术,使用数字高程模型来测量复杂图像之间的相位差,其由不同的视角确定以恢复高度信息。

(2)核心要素仿真设计(对系统或对象的仿真模型体现的客观结构、功能及其

运动规律的实验场景进行如实描述,限500字以内)

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虚拟仿真实验场景包括:

1、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再现雷达安装在卫星上的环境特性,模拟真实场景的雷达系统环境;

2、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再现星载雷达观测区域特性,模拟真实场景下星载雷达观测的地面、港口、海面等区域环境;

3、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再现星载雷达观测目标特性,模拟真实场景下舰船等海面目标、雷达发射车等地面目标以及森林等目标情况;

4、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再现星载雷达的平台参数(高度、距离、方位特性、入射角、方位角、距离分辨率等)特性,模拟真实场景下雷达平台参数的使用情况。

最终综合分析出雷达参数、目标特性、环境特性对现实环境中雷达成像效果影响。

1、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包括在线实验说明、在线实验指导、虚拟仿真、实验任务完成、实验报告提交、导师批阅成绩等。具体过程为:1)学生进入实验系统,点击在线实验说明并学习;2)进入虚拟仿真并依次完成:雷达环境安装、观测区域设置、目标设置、雷达参数设置;3)实验中, 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各个参量对观测成像结果的影响,完成实验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4)最后由教师完成实验报告评阅。

2、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为参变量设置与成像结果分析对比,具体包括:1)设置不同的观测区域,例如港口、海面、地面、丛林等,分析不同观测区域与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结果的关系;2)设置不同目标,例如舰船、建筑物、军用汽车等,分析不同目标与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结果的关系;3)设置不同雷达参数,例如高度、距离、方位特性、入射角、方位角、距离分辨率、功率、波束宽度等,分析不同雷达参数与星载雷达探测与成像结果的关系。

(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11步

步骤

序号

步骤目标要求

步骤合理

用时(分钟)

目标达成度赋分模型

步骤

满分

成绩类型

1

星载雷达探

测与成像虚

拟仿真实验

简介

5

认真看完说

明,点击每个

说明模块

2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2

雷达知识点介绍

8

认真看完说

明,点击每个

说明模块

2

3

星载雷达知识点介绍

8

认真看完说

明,点击每个

说明模块

2

4

星载雷达环境安装

10

掌握星载雷达

安装环境与要

5

5

雷达观测区域特性说明

8

掌握不同区域

的雷达回波特

2

6

雷达观测区域设置

10

完成雷达观测区域设置并分析成像结果

5

7

雷达观测目标特性说明

8

掌握不同目标

的雷达回波特

2

8

雷达观测目标设置

10

完成雷达观测目标设置并分析成像结果

5

9

雷达参数说明

8

掌握雷达参数

的雷达回波特

2

10

雷达参数设置

10

完成雷达参数设置并分析成

5





像结果




11

完成实验

2

提交实验报告

10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以下操作和交互流程为全流程介绍,对于不同的任务等级,将会分别更新。

步骤一:仿真实验网站账号注册;

步骤二:进入仿真实验系统,阅读学习相关说明;

步骤三:进入实验模块,各自模块相关说明,阅读学习并完成;

步骤四:进入各个模块子实验之学习阶段,阅读学习相关说明,按照指引复现已有实验;

步骤五:进入各个模块子实验之任务阶段,阅读并学习任务要求;

步骤六:各个任务的知识点测试;

步骤七:各个任务的参数设置;

步骤八:各个任务的性能仿真;

步骤九:各个任务的仿真报告提交;

l、港口、地面和海面等观测区域的雷达回波信号与成像效果差异分析;

2、舰船、飞机、地面发射车、植被、建筑物等观测目标的雷达回波信号与成像效果差异分析;

3、雷达参数,包括雷达的带宽、时宽信号参数,方位向和距离向波束宽度、极化等射频参数,高度、距离、方位特性、入射角、方位角、距离分辨率等平台参数等对雷达回波信号与成像效果差异分析;

开发技术

VR、3D仿真、其他

开发工具

Unity3D、3DStudioMax、ZBrush、SketchUpAdobeFlash、Blender、VisualStudio、其他

服务器

CPU 8核、内存16GB、磁盘200GB、

显存12GB、GPU型号NvidiaRTX4090Ti

操作系统

WindowsServer

具体版本:

数据库

Mysql、其他

备注说明(需要其他硬件设备或服务器数量多于1台时请说明)

是否支持云渲染:是

相关实验
团队成员
王岩|青年副研究员博导
负责人

Email:yanwang_fd@fudan.edu.cn

研究方向:智能波束与通信/雷达;新一代移动通信与天线系统;毫米波/太赫兹天线与系统;新型电磁材料

个人主页:https://emwlab.fudan.edu.cn/e8/82/c37898a452738/page.htm